2024冬至时间( 2024冬至时间几点到几点呢)

2024冬至时间( 2024冬至时间几点到几点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2024冬至时间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2024冬至时间的话题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24二十四节气详细表
2.冬至几点到2023
3.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4.冬至节气是哪一天?
5.2024年入九天的起止时间
6.冬至是哪一天

2024冬至时间( 2024冬至时间几点到几点呢)

2024二十四节气详细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顺序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具体时间表如下:

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04:47。

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22:06。

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16:25。

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12:12。

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10:19。

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11:04。

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14:57。

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21:55。

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08:03。

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20:53。

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12:02。

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04:43。

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22:11。

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15:34。

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07:59。

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22:43。

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11:00。

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20:31。

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02:49。

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06:04。

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06:12。

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03:49。

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23:12。

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17:18。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从西洋教十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天的“农历”,“一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的。

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

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之间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

冬至几点到2023

2023年冬至开始时间:12月22日11:27,冬至结束时间:2024年1月6日04:49。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

冬至的由来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在郊外祭祀天的大型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代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以后,才把正月和冬至真正的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的,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

冬至的起源:

中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北方中原地区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日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二十四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

每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 节日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下面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每年的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22:38,农历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19:18,农历2019年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59:09,农历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1:27:09,农历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02:48,农历2025年十一月(大)初一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 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习俗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各地冬至习俗盘点

?潮汕人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客家人冬至节气吃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四川冬至吃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湖南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谚语

谚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气之一,关于冬至的谚语自然也不少。冬至的谚语饱含着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对农事的观察与总结,一起看看关于冬至的谚语: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气是哪一天?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之间。以下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间: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时22分38秒,农历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时间:农历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农历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农历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时02分48秒。

冬至俗称“冬节”、“长节”、“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在中国古代,我们非常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大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庆祝冬至的习俗。《汉书》说:“冬至将为太阳之灵,君为领袖,故恭喜。”人们认为冬至过后,白昼越来越长,阳气上升。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冬至,万国百官赞之...其貌不如郑丹。”解释古代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这说明古人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在汉代,冬至是“冬节”,政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是一个固定的假期。《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静下心来,众官不肯做任何事,不听政治,再择吉日省事。”所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境关闭,商旅关闭,亲朋好友互赠食物,互相拜访,过一个快乐宁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百姓在这一天祭拜父母长辈。仍然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合之日。这一天之后,殷琦逐渐消失,杨琪逐渐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问候。

冬至习俗

首先,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可见,冬至吃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习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知府。辞职回老家后,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冻住了。于是,他命令弟子们架起炉子,把羊肉和驱寒草药放在锅里煮,然后拿出来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饺儿”。煮好后,分发给要药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热乎乎的,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学着“焦耳”的样子,把它包起来做成食物,叫做“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冬天数九”。最后九天是十九,然后九天是二十九,以此类推,数到“九十九”就表示“九”用尽了。“九朵花开”,那就温暖了。进入第九年后,文人从事所谓的驱寒活动,选一个“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每个家庭都给他们的家谱,祖先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层大厅,放置桌子,摆好香炉,供品等。在祭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会祭神、土地神,跪拜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兴旺,万事如意。

各地冬至习俗盘点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句流行的话叫“冬节丸吃了就过年”,俗称“添年货”,意思是虽然新年还没过去,但大家都已经添了新的一年。孩子们最渴望吃这碗甜药丸。他们是不是经常晚上醒来问天亮了没有?可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开玩笑,总是不亮。所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童谣“冬天夜长,天黑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的水最醇厚,用它酿造的酒可以保存很久,柔和爽口,香甜,后劲十足。因此,冬至期间客家人酿酒已成为一种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吉日,在市场上购买酿酒设备,把陈年的酒坛搬进小溪里,用黄沙洗去污垢,然后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四川东智吃羊汤

在四川,吃羊肉汤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第一补品。专家指出,吃羊肉不仅能御寒,还能补益身体。可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虚阳痿、腹冷痛、体虚畏寒、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虚、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现在,杭州人都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间,三餐都会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中午有炒白菜、冬笋、肉丝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丝和笋丝汤。冬天吃年糕,长得又老又高,以求好运。

广东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这一天,大部分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的同时准备了一些腊肉和香肠做一顿饭,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2024年入九天的起止时间

2024年入九天的起止时间是指冬至日(12月21日)开始进入数九、也就是俗称的进九、而从这一天开始到惊蛰节气(3月5日)这段时间就是九九天。

2024年的入九时间是在12月21日,也就是冬至日这一天。因为冬至日后,太阳的高度角开始逐渐变小,天气也开始逐渐变冷,所以冬至日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正式开始。

而九九天则是指从冬至日开始算起,每隔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共计90天。这段时间通常被称为数九寒天,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期。在数九寒天期间,人们通常会加强保暖措施,减少户外活动,注意饮食调理,以及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这段时间也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时期,更要健康保健。惊蛰节气标志着数九寒天的结束,天气开始逐渐回暖。

入九天的习俗:

冬至节是入九天的第一天,也是传统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吃饺子、喝鸡汤、吃糯米饭等传统食品,以增加体内的热量,抵御寒冷。

数九是入九天最为流行的习俗之一。从冬至日开始,人们会每隔九天数一个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天气逐渐变暖。在数九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编出不同的谚语和顺口溜,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等。

熬九是入九天另一种重要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熬制一些热汤、热粥等食物,以增加身体的热量,抵御寒冷。此外,人们还会在室内放置一些辣椒、生姜等辛辣物品,以驱赶寒冷和湿气。

贴九九消寒图是入九天另一种有趣的习俗。人们会用红色或粉色的纸张剪出一些形状,如花、鸟、鱼等,然后贴在室内的墙壁上。每个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如花代表美丽、鸟代表自由、鱼代表富裕等。在贴九九消寒图的过程中,人们还会根据图案的不同形状和颜色进行解读,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运势。

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之间。以下是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每年的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之间: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11月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时22分38秒,农历2018年11月16日。

2019年冬至时间:农历2019年11月27日12:19:18。

2020年冬至: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11月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农历2021年11月18日。

2022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农历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时02分48秒。

冬至俗称“冬节”、“长节”、“子年”。早在猛斗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在中国古代,我们非常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大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庆祝冬至的习俗。《汉书》说:“冬至将为太阳之灵,君为领袖,故恭喜。”人们认为冬至过后,白昼越来越长,阳气上升。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型知纤,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冬至,万国百官赞之...其貌不如郑丹。”解释古代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这说明古人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在汉代,冬至是“冬节”,政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卜仿是一个固定的假期。《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静下心来,众官不肯做任何事,不听政治,再择吉日省事。”所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境关闭,商旅关闭,亲朋好友互赠食物,互相拜访,过一个快乐宁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百姓在这一天祭拜父母长辈。仍然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合之日。这一天之后,殷琦逐渐消失,杨琪逐渐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问候。

冬至习俗

首先,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可见,冬至吃饺子是不可或缺的习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知府。辞职回老家后,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冻住了。于是,他命令弟子们架起炉子,把羊肉和驱寒草药放在锅里煮,然后拿出来切碎,用面包做成耳形的“饺儿”。煮好后,分发给要药的人。吃完人暖暖的,耳朵热乎乎的,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学着“焦耳”的样子,把它包起来做成食物,叫做“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后一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冬天数九”。最后九天是十九,然后九天是二十九,以此类推,数到“九十九”就表示“九”用尽了。“九朵花开”,那就温暖了。进入第九年后,文人从事所谓的驱寒活动,选一个“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桌上九菜九碗,桌上九花九片,以得“九九”祛寒之意。

第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都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每个家庭都给他们的家谱,祖先雕像,牌位等。到了家里的上层大厅,放置桌子,摆好香炉,供品等。在祭祖的同时,一些地方还会祭神、土地神,跪拜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兴旺,万事如意。

各地冬至习俗盘点

潮汕人在冬至吃冬节丸。

潮汕有句流行的话叫“冬节丸吃了就过年”,俗称“添年货”,意思是虽然新年还没过去,但大家都已经添了新的一年。孩子们最渴望吃这碗甜药丸。他们是不是经常晚上醒来问天亮了没有?可是,天空好像在和孩子开玩笑,总是不亮。所以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童谣“冬天夜长,天黑前不煮甜丸”。

客人一家在冬至吃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的水最醇厚,用它酿造的酒可以保存很久,柔和爽口,香甜,后劲十足。因此,冬至期间客家人酿酒已成为一种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吉日,在市场上购买酿酒设备,把陈年的酒坛搬进小溪里,用黄沙洗去污垢,然后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四川东智吃羊汤

在四川,吃羊肉汤是冬至。羊肉是冬季的第一补品。专家指出,吃羊肉不仅能御寒,还能补益身体。可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虚阳痿、腹冷痛、体虚畏寒、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虚、多病。

杭州人在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现在,杭州人都喜欢在冬至吃年糕。冬至期间,三餐都会做不同口味的年糕。早上吃加了芝麻粉和白糖的年糕;中午有炒白菜、冬笋、肉丝年糕;晚餐有酸菜年糕、肉丝和笋丝汤。冬天吃年糕,长得又老又高,以求好运。

广东人在冬至吃烤肉。

冬至这一天,大部分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的同时准备了一些腊肉和香肠做一顿饭,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好了,关于“2024冬至时间”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2024冬至时间”,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2024冬至时间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