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语文中的病句有哪几种类型?请拿一些句子举例......)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语文中的病句有哪几种类型?请拿一些句子举例......)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语文病句类型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如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2.句子成分赘余

四、语序排列不当

例句:认真经过学习语文,我提高了作文水平。

代表们就“西部大开发”这个话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例1中形容词“认真”是用来修饰“学习语文”的,所以应放在“学习语文”的前面。例2从句意看座谈会是专题会议,不可能交换广泛的意见,而只能是全体代表都参与“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五、结构混乱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六、关联词误用

例句:他的发言一不是结结巴巴的念讲稿,又不是慷慨激昂地装腔作势,而是热情洋溢、语出肺腑。

“一不是”要跟“二不是”搭配,“既不是”要跟“又不是”合用。关联词不能东拉一个,西拽一个。“一不是”“又不是”凑不到一块儿。

七、虚词误用

例句:祖国的一草一木,对我产生了无限感情。

这类问题我们碰到的主要是谁对谁的问题,例句中谁对谁的关系搞错了。

语文小学病句类型,11种,带例子

一、词义交叉

1、参加这次汇演的大多是地方戏和京剧。

2、学校门口有一个专卖汽水和饮料的小摊。

1句中的“地方戏”和“京剧”是交叉概念,“地方戏”里就包含“京剧”,所以它们不能并列;2句中的“汽水”是“饮料”的一种,它们之间是隶属关系,也不能并列。

还有,不是同类概念的词并列而造成的病句。例如:3、橘子、苹果、萝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句中的“萝卜”不属于水果,它与橘子、苹果不是同一类,不能并列。

二、搭配不当

4、他爱看球的习惯像有所改善。

4句中,主语“习惯”与谓语“改善”搭配不当,“改善”可改为“改变”。

三、成份残缺

5、近视眼发生的机会很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

6、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5句中缺少宾语中心语“习惯”;6句中“望着”前缺少主语“我们”。

四、误用、滥用介词

7、他虽然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8、在我们学校这条道上,是一条非常陡的坡。

7句中,表转折的复句,误用关联词后成了递进复句,句意不当,“而且”应改为“但”;8句中,滥用介词短语式“在……上”使句子没有了陈述对象(主语),应删去“在……上”;

五、语序不当

9、我开始做不耐烦的作业。

10、他非常觉得开心。

9句中,“不耐烦”,只能陈述做作业时的心情,不能修饰“作业”,应放在“开始”前;10句中“非常”是程度副词,修饰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应放在“开心”前面;

六、成份多余

11、她有一条非常雪白的围巾。

12、从我家到学校,大约有6公里左右。

11句中,“雪白”已有“非常白”的意思,“非常”一词多余,应删去;12句中,“大约”已表不是确切的距离,“左右”再用就多余,应删去一处;

七、句式杂揉

13、我省的白兰瓜产量是全国最多的一个省。

14、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人。

13句是“我省的白兰瓜产量是全国最多的”与“我省是全国白兰瓜产量最多的一个省”,两句杂揉造成的病句;14句是“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与“他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人”两句杂揉造成的病句。

八、前后矛盾

15、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祖国的亲人。

16、小红的作业本基本上都写完了。

15句中的“无时无刻”表示否定,只有与“不”联结,才能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应将“都”改为“不”,句意才不反。

16句中的“基本上”与“都”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使用,任选其一才合事理

语文中的病句有哪几种类型?请拿一些句子举例......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例子  1、上星期去植树了。

[分析]主语残缺

[修改1]我们全班上星期去植树了。

[修改2]上星期我们全班去植树了。(强调时间与地点时,可将其移至句首。)

2.今天,全体三年级一班同学看了**。

[分析]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修改]今天,三年级一班全体同学看了**。

3.今年是国庆63周年。

[分析]用词重复(国庆指开国纪念日)

[修改]今年是建国63周年

4.同学们坐在宽广的阅览室里看书。

[分析]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改]同学们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

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分析]句式杂糅

[修改1]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为群众所喜爱。

[修改2]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喜爱。

6.我要热汤。

[分析]表意不明,

[修改1]我要热一热汤。

[修改2]我要热的汤。

语文中的病句有哪几种类型?请拿一些句子举例

1、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动宾或主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

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主谓搭配不当,“舞姿”不会回响,可在后加上“还浮现在我的脑中”。)

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接待”的只能是人,不能是“来信”。)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时候”改为“地方”或将“深秋”与“岳麓山”对调。)

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的交换了意见”。)

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

2、成分残缺 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例如: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缺主语,应去掉“使”。此类题在中考中出现特多。)

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缺谓语,在“是否”后加上“是”。)

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缺宾语,在句末加上“水平”。)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多为语意堆砌。

……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毫无作为”和“一事无成” 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一。)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关联词位置不当。例如: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应将“使用”和“研制”调换位置。)

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在追查以滑石粉、碳醋钙甚至废塑料为原料的主要“毒餐盒”。(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主要”与“原料的” 调换位置。)

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20世纪”与“杰出的”应调换位置。)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定语状语错位,应把“充分”移至“发挥”前面。)

5、用词不当 包括词性、词义、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例如:

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画”不能“喜闻”,应将“喜闻乐见”改为“喜爱”。)

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本质。(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展示”改为“暴露”。)

6、并列不当 交叉或从属概念并列一起。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同学”和“团员”为交叉概念,可删其一)

7、句意歧义 句子失去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这次回母校,我又听到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许多”可理解为修饰“张老师” 也可理解为修饰“事迹”。可在“许多”后加“位”或将“许多”与“张老师”对调。)

8、不合事理 指在表述中,或违反思维逻辑,或违背客观情况,或前后矛盾,或否定不当,或修辞不当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书法家米蒂的故居是襄樊市新修建的汉江“外滩”。(“故居”指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与“新修建”矛盾。可在“故居”后加上“所在地”。)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否定不当,删去“不上网”中的“不”。)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比喻不当,“红润的脸蛋”与白色“梨花”不相似,可将“梨花”改为“桃花”等。)

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否”包含正反“两面”的意义,而后半句仅含正的“一面”,不能相对。可删去“是否”或在“解决”前加上“能否”。此类题出现较多。)

语文病句类型归纳

语文病句类型归纳有: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重复啰嗦、概念不清、不合逻辑、指代不明。

具体的解释: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国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3.?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4.?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5.?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6.?重复啰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7.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8.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9.指代不明: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中考语文的修改病句有什么类型?

1、用词不当

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①逻辑语序不当。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他"。)

6、重复罗嗦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

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语文病句类型”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语文病句类型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