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上)——选择的智慧(高考问答:李开复)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上)——选择的智慧(高考问答: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为青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包含了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三个层面的理论模型——“成功同心圆”。如果仅就“成功同心圆”中的每种态度或每种行为来说,我们其实很容易总结出许多明确的、可执行的理念、原则或方法,青年学生们也不难掌握。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面临的环境却往往是复杂和多变的,我们需要做出的选择也多半不会像“是”或“非”那样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在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中选择最适合当时情景的解决方案。这时,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偏激或对任何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的忽略都是不明智的。以我和青年学生们的交流经验看来,许多中国学生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在复杂情况下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例如,许多学生不止一次地询问我与选择相关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在何时表现得积极,何时表现得谦逊,他们不清楚该如何处理勇气和胸怀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不太确定自信和自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是否可以共存……

  我觉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它的思想核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庸”之道。据此,我把自己对分析、判断、权衡、折中等与选择相关的思考写成了全书的最后一章“完整与均衡——用智慧选择成功”。应当说,这一章是全书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指导读者合理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的关键所在。

  该书问世后,读者对这一章的反响非常好。《大学生》杂志社的社长钟岩女士告诉我说,这一章在全书中“最为精彩”。她热情地邀请我以这一章的内容为基础,在“《大学生》杂志社名人讲堂”中发表演讲。最终,我在全国三十余所大学的校园中发表了题为“选择的智慧”的演讲,超过七万名学生听了我的现场演讲,在每一次演讲中,学生们超乎寻常的热情总是让我无比激动,我也为自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中国大学生而倍感欣慰。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和掌握“选择的智慧”,我专门将演讲的内容与书中“完整与均衡”一章整理、合并起来,写成了《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我相信这封信可以为青年朋友们提供一些有关成功与选择的有益帮助。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当我们走过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得好,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成功,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多少年来,这句话给了我无比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我度过了难以计数的人生关隘。在与中国青年分享这三句话后,有位同学针对这三句话,写信问我:

  “读了开复老师的三句话,心里感到很强的共鸣。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西方式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永不放弃、永不消沉的主动人生态度,鼓励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中国式的谦恭谨让的度量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学会承认和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但是我不知道最后一句该如何理解。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可是,智慧从哪里来呢?”

  其实,“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是甄别、判断的智慧,也是权衡、折中的智慧,但从根本上讲,它更是在选择中孕育又在选择中升华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称作“选择成功”的智慧。

本文所属专题: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

李开复拓展阅读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汇总

李开复老师,在微软、在谷歌,工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时,回国后,一直关注着中国大学生的成长,并能够无私的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值得尊敬。下面专门整理汇总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方便大家阅读,相信会给大家学习、成长上有所帮助的。1、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news/239.html2、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二...

我的出生到今天——李开复西南财经大学励志演讲

李开复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一个真实的李开复...

【版权声明】

本页面文章李开复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并不代表新高三网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图片和视频等),请邮件至37918493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